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五大监管”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医疗器械企业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

  其他行业     |      2024-03-12 22:49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在接受中国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大监管”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监管应遵循市场逻辑,根据机构和市场的风险属性与敞口大小,配置相应的监管资源。

  “整体而言,高风险多监管,低风险少监管,无风险不监管。让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达到有效协同,从而构建一种激励相容,权责一致的监管体制。”王俊寿分析称。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自提出以来,金融领域强监管严监管信号不断释放。

  “物理学上有一个熵增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监管,有序被打破并走向混乱,甚至失控;从经济学角度讲,存在市场失灵和合成谬误的问题。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我们不能拿着锤子找钉子,必须给马带上嚼子。”在谈及监管的职责时,王俊寿如是说。

  王俊寿认为,“五大监管”本身就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监管也应遵循市场逻辑,根据机构和市场的风险属性与敞口大小,配置相应的监管资源。“整体而言,高风险多监管,低风险少监管,无风险不监管。让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达到有效协同,从而构建一种激励相容,权责一致的监管体制。”王俊寿分析称。

  关于金融监管的具体行动,王俊寿作出比喻:“我们把各类金融机构比作各种类型的车辆,而监管首先要画好交通线,包括实线、虚线、白线、黄线等,就是做好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其次,控好信号灯。要通过逆周期的手段和工具来控制金融机构的顺周期经营与管理。同时,竖好警示牌,告诉金融机构哪里应该拐弯、上坡、下坡,哪有风险点,即给金融机构进行不定期的、多点位的风险提示,让金融机构在‘行驶’当中能够行稳致远。最后,建好服务区。要寓服务于监管当中,通过补胎充气加油修理等方式,对机构风险和隐患做到防之于未发,治之于未萌。”

  “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还要督促金融机构自身把好方向盘,为实体赋能,为社会治理服务;另一方面,希望金融机构系好安全带,只有做到自重自爱,才能实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王俊寿进一步表示医疗器械企业。

  在王俊寿看来,“五大监管”是一个三纵两横的矩阵体系,是多维立体的监管架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这犹如人的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机构形成整体画像;又如人的五指,掌心打开,各有所长;聚指成拳,形成监管合力。”

  机构监管方面,王俊寿认为,要强调整体性,画好一张像,突出三个“抓”。一是抓机构法人,二是抓公司治理,三是抓市场准入。重点是“三个防止”,即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带病流动”,防止各类“伪创新”由监管背书。

  行为监管方面,王俊寿表示,应强调人民性,织好一张网,突出三个“管”。具体而言,首先,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其次,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织牢协作网络,加强群防群治。最后,管事后也要管事前。坚持教育与惩戒并重,加强适当性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参与者的素养。

  功能监管方面,王俊寿提出,要强调一致性,用好一把尺,突出三个“一”。即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重点是建立跨机构监管和跨市场协同的标准与机制。他直言,既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又要防范各自为政的“竖井式监管”,增强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医疗器械企业。

  关于穿透式监管,王俊寿称,要强调精准性,扎好一根针,突出“三个重点”医疗器械企业,即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在他看来,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各监管手段中,既看人又看事,既看表又看账,还要透过人、事、表、账看风险。要打通数据源,精准打击各类隐秘性、交叉性、关联性的风险,并运用大数据工具,打破机构地区壁垒,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

  “持续监管强调动态性,走好一生路,突出三个‘全’,即覆盖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王俊寿进一步称,通过分类分级监管评级,以点的监测实现线的监管,再到面的监控,真正使“五大监管”能够形成五维一体的监管架构。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