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亦取得快速发展医疗器械企业。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汇锂业”)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其IPO进程自然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容汇锂业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这两种材料是制造锂电池的关键原料。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需求的增加,锂电池一度迎来迅猛增长,容汇锂业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如今,锂电产业链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容汇锂业不仅研发优势不突出,而且是少数没有锂矿资源而规模又较大的锂盐企业,原材料供应受到较大限制,公司在2020年之前业绩稳定性欠佳业绩,在阶段性红利消退后,未来的盈利前景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容汇锂业在IPO过程中其行业分类的频繁变化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其行业定位上的不明确可能会影响其长期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者的信心。
容汇锂业成立于2006年7月,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需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
尤其是,公司在研发能力上偏弱,不仅专利数量较少,而且专利大多是在2015年之前取得,这对其申报科创板造成一定障碍。值得一提的是,容汇锂业并未像其它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一样,在申报前突击申请专利,而是医疗器械企业在行业分类上花了一些小心思。
在新三板挂牌时,容汇锂业行业分类为“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但可能自知在科创属性稍有不足,在申报科创板时,容汇锂业将自己的行业划分为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子领域“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在彼时,无论是节能环保还是动力电池都是处于大加扶持的阶段,如果划分进相关领域,容汇锂业的科创板IPO推进或许会相对顺利一些。
但这样突然更改行业分类这种基础性概念,却引发了上交所的高度关注。在第二轮问询时,上交所要求容汇锂业说明是否属于基础化工领域企业,公司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详细论证发行人是否具备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随着上交所发问,容汇锂业一一进医疗器械企业行了回复,同时主动将行业分类变更为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
变更科创板行业领域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领域划分、公司拥有和应用的核心技术、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技术应用的具体领域,说明公司属于新材料行业领域的认定依据。并要求其彼时的保荐机构东吴证券就科创板行业变更事项、公司科创板行业定位准确性提交专项核查报告。
在经过三轮问询后,容汇锂业无奈只能撤回了科创板申报材料。2022年6月医疗器械企业,容汇锂业发起了创业板IPO冲刺。但在转向创业板之后,容汇锂业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容汇锂业将自己划分在了“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但这样分类不出意外的引发了深交所质疑。
在创业板首轮问询回复中,深交所就其关于创业板定位及核心技术提出三项疑问:容汇锂业认为自身生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但核心技术对应专利取得时间范围主要为2009-2015年;公司共有23个在研项目,均处于实验阶段,存在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合作研发的情形;同行业可比公司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的证监会行业分类均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可比公司雅化集团所属证监会行业分类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对此,深交所不仅要求容汇锂业进一步说明自身技术先进性,还要求其说明公司所认定自身行业分类的准确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容汇锂业同样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IPO申报材料中也是将自身行业归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至于容汇锂业为何如此特立独行,三番五次修改行业定位,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容汇锂业在专利、技术上并不突出,过往业绩也并不稳定,为了能够符合相关规定,顺利推进上市,所以会选择更容易通过审核的行业,另一方面,或许也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估值,估值高的板块上市能够使得公司获得更高的溢价。
所幸的是,创业板对于在审企业定位以及技术先进性要求相较于科创板稍低,对于容汇锂业在行业分类上反复更改的行为并未深究。在经过三轮问询后,容汇锂业还是于2023年6月8日得以顺利过会。
据新三板挂牌公转书及新三板挂牌期间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6年,容汇锂业实现营业收入为2亿元、1.67亿元、2.81亿元、5.65亿元,净利润1309.55万元、-1637.31万元、405.8万元、1.38亿元,营收虽然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利润非常不稳定。
2018年,容汇锂业从新三板摘牌,2020年12月,容汇锂业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IPO申请,据彼时申报材料,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28亿元、6.74亿元、6.37亿元,净利润2274.58万元、9783.37万元、-559.64万元,业绩虽然整体有所提升,但表现仍旧不太稳定。
但据其创业板招股书说明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容汇锂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15.42亿元和59.10亿元,同期内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3.88亿元和19.0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规模都大幅上涨。
如医疗器械企业果放长时间线年期间,容汇锂业的业绩平平且波动性非常明显。2018年至2020年,容汇锂业营收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中,而且2019年、2020年均处于亏损状态。
2021年和2022年业绩大幅上涨,完全是得益于彼时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扩张,对锂电池的需求猛增。
依赖短期行业利好快速发展的企业往往蕴含着巨大的业绩短期内剧烈下滑风险,随着产业的爆炸式扩张,资本的疯狂涌入让锂电产业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尤其是2022年,动力电池企业迎来了扩产大年,整个锂电产业无论是材料端,还是在动力电池端,都开始面临着严峻的产能过剩情况,这种过剩并非传统制造业的结构性过剩,而是全面的过剩。
因此至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已远高于装车量,大量电池成为了库存。面对产能和销量的严重不匹配,电池企业在新年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库存消纳而非扩大生产。
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在申银万国分类的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占比不到40%;22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仅20.18%。A股上市的锂盐企业中业绩均大幅下滑。
整个产业链伴随着产品滞销的同时,也迎来了大幅带来大幅降价,尤其是在锂电池材料领域。材料显示,2023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50万元/吨左右,工业级碳酸锂价格在45万元/吨左右。但到了2023年末,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降到10万元/吨以下,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也下降至9万元/吨以下。
进入2024年后,多个锂电池相关项目缩减规模、暂停建设、终止投资,锂电池重点企业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也表明这个行业正在收缩,寒冬仍在继续,行业预测,由于市场无法消化产能,锂电产业链或将陷入残酷的内卷之中,新一轮的淘汰赛即将开启。
尤其是,容汇锂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并不突出,公司不仅专利较少,和同行业公司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相比,容汇锂业还未能掌握锂资源,其原材料几乎依靠海外采购,供应商集中且话语权较弱。在市场价格高于长协价格的情况下,这不仅将会导致容汇锂业采购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公司利润,而且一旦其其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由于其自身原因或市场变化而减少与本公司的合作,或主要供应商无法按照计划及时向公司供货,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容汇锂业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公司仍拟募资30.60亿元用于扩产似乎已非必要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足坛悲喜1夜:曼联2-1绝杀曼城,巴萨6轮1胜 切尔西7连胜 热刺5-0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消息称谷歌 Pixel 10 系列手机搭载联发科 T900 调制解调器
极摩客 K11 迷你主机首销:R9-8945HS、双 2.5G 网口,2699 元起